|
|||||
|
|||||
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上,肯尼亚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魅力,它的每一处,都散发着原始、纯粹和蓬勃的生命力。 4月22日至26日,应中方邀请,肯尼亚共和国总统威廉·鲁托对中国展开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中肯两国虽远隔万里,但友谊历久弥坚。近年来,两国关系发展迅速,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肯携手共进、相互成就,特别是在发展合作方面实施了诸多项目,不断惠及两国人民,由山东电建三公司EPC总承包的肯尼亚地热电站项目,就是这一合作的生动典范。 得益于世界闻名的东非大裂谷,肯尼亚地热资源丰富,发电潜能预计超过10000兆瓦。肯尼亚地热电站EPC项目便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已有电站进行更新升级改造。 该项目位于肯尼亚Nakuru郡Naivasha市,“地狱之门”国家公园内,原电站Olkaria 一期地热电站建于20世纪80年代,装机容量为3×15MW,由于设备老化严重,电站发电效率已无法满足当前电力需求。改造完成后,电站将配备3台20MW单缸下排汽空冷汽轮机组,在原来蒸汽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机组出力,提高能源利用率,引入先进的监控和自动化系统,提高电站的运维效率和可靠性,使用数据分析及预测维护技术,进行故障诊断和预测维护,实现电站的智能化运营和优化,并通过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对旧电站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进行评估和检测,提高设备利旧率。自2023年8月启动现场施工以来,项目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预计2026年全面投运,将服务于当地用电需要,助力该国清洁能源转型。 4月10日,新华社以《牵手非洲 拥抱“绿能”——探访非洲首座地热电站升级改造项目》为题,通过视频、图文方式独篇报道该项目,进一步展现公司积极发挥项目执行、技术引领等优势,助力肯尼亚清洁能源转型。 中肯友好穿越时空、跨越山海、薪火相传。电站为肯尼亚人民带来的不止光明,更有“温暖”。在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进程中,公司不仅仅是工程建设者,也是专业技术提升、管理能力强化的培训者,更是文化友谊的传播者。 在偏远的马赛部落,OLOMAYIANA小学的孩子们收到了崭新的足球服与足球,当孩子们穿着印有中英文标识的球衣在草场奔跑,部落首领Mr.Insaka感慨道:“这些礼物不仅点亮了孩子们的课余时光,更让意大利贵宾会-贵宾会官方网站真切感受到中国朋友跨越山海的情谊。”他表示,项目部的爱心行动为校园注入了蓬勃活力,这份来自东方的温暖,正成为连接两个民族心灵的桥梁。 项目团队严格按照野生动物保护署的相关要求,在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推进项目建设,并将野生动物保护和环保理念融入项目的每个阶段,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到了业主和当地政府的一致认可。 2024年12月22日,项目安保巡逻队员发现一头野牛掉入5米弃井,水井上方有高压电线障碍物,无法使用大型吊具设备救援,且掉入深井的野牛受到惊吓攻击性强,救援难度较大。项目团队经与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署沟通,使用小型挖掘机在弃井侧面开凿出一条缓坡,利用挖掘机将野牛挖出泥塘,经过3个多小时的作业,野牛被成功救出,这一行动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最佳注脚。 当肯尼亚的朝阳掠过电站高耸的烟囱,发电机组的轰鸣与草原上的狮吼遥相呼应,这座跨越山海的工程,不仅为当地输送着清洁电力,更传递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中肯合作如地热能源般,源自大地深处,终将照亮未来,在东非的热土上,电能与温情正在编织新的传奇,让跨越时空的友谊,在可持续发展的征程中持续闪耀。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