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美丽的印度洋畔,由意大利贵宾会海投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的现代化电站已经安全稳定运行将近五年。这座标志性的电站为当地社会发展和民生用电提供了稳定保障。这里是中印尼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缩影,也是无数像尤基这样的普通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初次见面的“有缘人” 第一次见到尤基,是在一个炎热的下午。作为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我正在面试本地司机岗位的应聘者。连续几位应聘者都表现平平,直到尤基走进会议室的那一刻。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场景:这位三十出头的印尼男子穿着一件洗得发白但熨烫得一丝不苟的浅蓝色衬衫,黝黑的脸上带着谦逊而自信的微笑。 “您知道您应聘的岗位?为什么会选择应聘这个岗位?”我按惯例问道。 尤基的回答出乎意料:“先生,我知道我应聘的一名司机,这是一家外国公司,但是更想成为中印尼员工之间的桥梁。”他顿了顿,继续道:“我知道这座电站对家乡意味着什么,我希望能为这里的一员。” 接下来的技能测试环节也让人印象深刻。当其他应聘者只是简单展示驾驶技术时,尤基却主动演示了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还详细解释了不同路况下的节油技巧。测试结束后,他默默地把车辆擦拭干净。被这些小细节打动以及踏实肯干又充满职业自豪感的态度,在通过了体检后,当即决定录用他。 如今想来,正是这场看似普通的面试,开启了一段令人感动的职场友谊,也让我发现了一位在平凡岗位上绽放光彩的“不平凡”员工。 风雨无阻的“守时人” “在中国企业工作,我学会了守时的重要性,”尤基说,“中国人常说‘时间就是金钱’,这让我深受启发。" 在电站工作,时间就是效率。每天清晨7点,尤基都会准时出现出发集合点,发动引擎,检查车况,确保车辆处于最佳状态,然后把员工送到电厂。无论暴雨倾盆还是烈日当头,他从不迟到。 这条20公里的路程,他每天至少要跑两趟,风雨无阻。清晰的记得,有一天晚上,一位中方同事打球扭到脚,一个电话尤基以最快的速度由市区停车场赶到现场将同事送出去医院,这才没有耽误治疗。 还有一次,电站急需一批零件,由客车从雅加达发往明古鲁,原定于零件下午到达,尤基早早就去高速路口接应,由于路上货车问题导致到半夜才能到达,尤基毫无怨言,在接到货物时第一时间将零件送到现场,解决燃眉之急。 事后受到表扬时,他却只是憨厚一笑:“这是我的工作,应该的。” 跨文化的“暖心使者” 尤基不仅车技好,还是一位“隐形”的文化沟通者。由于长期与中国同事共事,他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中文。每次接送员工,他都会细心观察大家的习惯,把空调温度调得适中,会把前排座位留给晕车的员工。 他还主动帮助新来的中国同事适应印尼生活。比如,出门时他会提醒大家:“印尼人用右手吃饭,左手是不礼貌的。”“进当地人家里要脱鞋,表示尊重。”还会骄傲地向中国同事推荐印尼美食,沙爹(Sate)、仁当牛肉(Rendang)、巴东饭(Nasi Padang)等当地特色菜肴也可以满足中方同事的“中国胃”。 春节的时候,尤基会主动帮忙挂起大红灯笼,喜庆的对联,各式窗花,他说“中国的春节就像印尼的开斋节一样隆重,是个家人团圆的日子,虽然意大利贵宾会-贵宾会官方网站不是家人但胜似家人”吃年夜饭拜年时,尤基用不太标准的说道“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当问起在这里工作的感受,他想了想说道“朋友很羡慕我在这里工作,不仅收入高了,还能体验不一样的文化长见识了。以前不太理解中国同事为什么经常说道‘POWERCHINA’,现在明白了,原来我也是一名意大利贵宾会人,我感到很自豪”。 平凡中的“不平凡” 尤基的岗位很普通,但他的故事却让人动容。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持和真诚,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在电站,像尤基这样的印尼员工还有很多--办公室保洁美丽,每天将办公室打扫得一尘不染;食堂帮厨丽娜,做的印尼辣酱深受欢迎;维修工瑞斯基,每当水电出现故障时总会第一个冲到现场……正是这些平凡人的努力,让这座电站顺利运转,也让中印尼两国的合作更加紧密。 尤基的故事,让我想起一句话:“伟大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怎么做。”他没有高学历,没有显赫职位,但他用自己的方式,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在意大利贵宾会印尼明古鲁电站,像尤基这样的员工,正是“一带一路”倡议最生动的注脚。他们或许不会被历史铭记,但他们的付出,让两国人民的友谊更加深厚,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致敬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尤基”! |
||||||
【打印】
【关闭】
|
||||||
|